11.28.2004

李家同的『人文素養』試題

三十個名詞:在每一個名詞後面寫下一句最簡單的解釋。

  • 狄 更 斯
     英國小說家,著有《孤雛類》;〈小氣財神〉。
     (都是小時候讀的改寫本)
     
  • 白 先 勇
     當代華文作家,〈遊園驚夢〉的意識流寫法;〈孽子〉的同志情愛體裁。
     收錄於《台北人》,描寫顛沛流離暫居台北的人生百態。
     
     
  • 京都 條約
     各工業國的國際協定,二氧化碳排放逐年減量,以減緩地球溫室效應。
     美國有意違約。
     (我記得的是京都議定書)
     
  • 日內瓦公約
     戰時需善待戰俘與病患。
     
     
  • 紐倫堡大審
     二次戰後,國際聯合審判納粹的蓋世太保。
     (在美國好像又引起一場『納粹』恐怖)
     
  • 雙 城 記
     記敘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雙城;倫敦,巴黎。
     (應該看過改寫本,不過沒啥印象)
     
  • 柴可夫斯基
     俄國古典音樂家。著名作品:天鵝湖,睡美人芭蕾舞劇;及一八一二序曲。
     (我自己是把他分類在新古典樂派)
     
  • 白 鯨 記
     
     (沒興趣,所以一直沒看)
     
  • 高 爾 基
     俄國作家。
     (好像有紀念公園,其實我記得的是有一部以高爾基公園為題的間諜小說)
     
  • 基度山恩仇記
     
     (晚點寫)
     
  • 阿拉 法特
     
     (晚點寫,十一月時折騰好久總算死成)
     
  • 恩 隆 案
     
     (聽過,沒啥印象,再想想)
     
  • 王 文 興
     台大外文系畢,當代小說家。著有《家變》,早年文字風格以怪文異字詰屈聱牙著名。
     
     
  • 彌 賽 亞
     韓德爾作品,終曲為著名的〈哈利路亞〉。
     (聖誕假期必聽,我很喜歡)
     
  • 黃 春 明
     
     (知道太多,整理一下再寫)
     
  • 戴 高 樂
     法國總統。
     
     
  • 但   丁
     神曲作者。
     
     
  • 舊   約
     基督教聖經,描述從創世紀到基督昇天之間的事件;比新約具有故事性。
     
     
  • 田園交響曲
     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之通稱;描述午後田園由恬靜至暴雨而再度祥和的作品。
     
     
  • 張 愛 玲
     當代華文海派女作家,影響後勁甚深,獨成『張學』。
     小說〈傾城之戀〉,〈半生緣〉;電影劇本《太太萬歲》,《不了情》。
     
     
  • 維 瓦 第
     義大利小提琴家及作曲家。作品《四季》為著名小提琴協奏曲。
     
     
  • 德蕾莎修女
     終身奉獻於第三世界國家,致力照顧貧民的女士。
     
     
  • 米開朗基羅
     文藝復興時期三大家之一;作品以大型壁畫為主。
     
     
  • 戰爭與和平
    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作品。
     (大部頭,沒興趣所以沒看)
     
  • 遠藤 周作
     日本作家,著《深河》。
     (幾年前就買了,看不下去)
     
  • 伯 利 恆
     耶穌基督誕生之城。
     
     
  • 科索伏戰爭
     
     (科索沃?)
     
  • 盧 安 達
     
     (一個小國)
     
  • 楊 振 寧
     華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。
     
     
  • 蒼 蠅 王
     一九八四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作家威廉高丁作品。
     在孤島上的少年團體的爭權,以及對自然賦予神魔之性的故事。
     (好看,電影不怎樣)
     



  • 這樣做答真是累,晚點再補上其他的答案。
    至於正確答案?我作答完畢再找吧!

    ¡KMORE¡K

    11.20.2004

    我的父執輩

    母親廿歲生下我;父親則長母親廿歲;弟弟比我小兩歲。
    四口一家的日子沒過幾年;父親外出時最常帶著我…

    與父出走

     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曾經瀕臨自殺邊緣?只記得父親帶著我離家。那天晚上的過程非常模糊,畢竟是廿多年前的事了。

      父女倆投宿一家旅社,大門在右側,入口左邊是櫃檯。不知道房間裡為何有唱盤?我拿著新買的黑膠唱片封套,曲目是古典的鋼琴小品。後來,父親被送到醫院?我在醫院聽母親說大伯父也心臟病發?至於那一夜,一家人怎麼會在醫院裡聚首,才七八歲的我真的毫無印象!

      和父親一同『外出』的紀錄應該不只這一次?!不過我幾乎沒有童年記憶。只想起在重慶南路,也是從頭走到尾,有時候是一本兒童詩,或是頭腦體操,幼福好好聽故事帶…

      父親過世十五年後,比父親長廿歲的大伯父也走了!我一半家族的身世就此消失無蹤,就像不曾存在過!

    我的伯父

      近來常吃麵食。順園小館的小小包讓我想起大伯…與父親相差廿餘歲,有著濃重的湖南鄉音。

      大學在草山,常走過尋夢溪到陽投上搭230去新北投探望大伯。大伯幾乎算獨居,我這姪女的拜訪總讓他很高興。中國通史有份要大家尋根的作業;於是大伯興沖沖的搬出新修的族譜,同鄉會的家鄉地誌…廿的我才大略知道那個父親筆下的洞庭汨羅,現在稱為河市…

      大伯下廚必定是重鹹的家鄉味;餐後一根香蕉,四季皆然。我翻看資料寫報告,大伯午睡。直到太陽西下,他老人家又會忙進忙出的端出幾盤菜;就是希望我能再陪他吃晚餐…一個暖陽的冬日午後,大伯醒得早,自個兒在陽台忙了起來。當晚我離去時,才發現自己的耐吉球鞋黑的發亮!

      早已習慣大伯快走的步伐;但陪他參加幾次同鄉會新春團拜時,已隨時注意攙扶著。學生當了太多年,總覺得自己被當成孩子。代課那年,開車和弟弟上山向大伯拜晚年。接他到天母方家小館,點了小小包…那是第一次請大伯上館子,也是最後一次伯侄仨同走在街上。

      屏東第三年,接到病危通知,趕上去,看來是沒事。

      兩週後,大伯走了!

      在告別式,我鼓起了勇氣看了大伯最後一面~~

    ¡KMORE¡K

    11.01.2004

    在多元差異中開展的公共性【轉載】

    在多元差異中開展的公共性   吳俊業
    當代206 十月號

      締造和諧一致的理性共同體抑或維護裂隙縱橫的差異場域?在當代的社會政治哲學研究中,上述的選項似乎成為了最簡明便捷的指標,將不同的理論劃分為對立的陣營。

      一方面,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對話哲學,貫徹其說;差別分歧僅為政治實踐的必經階段,和諧共識才是其終極目標。諍議與溝通儘管事實上無法避免,原則上卻只是過渡的手段。另一方面,我們有林林總總的「後現代思潮」,按其觀點,則差異與多元皆不可化約,而同一與統一卻均可以懷疑,以至人際間彷佛除了等待絕對超越的「他者」之蒞臨外,便無從確立任何積極意義的社會和政治關係。

      當然,真相往往比涇渭分明的概念範疇來得糾結,在看似是非此即彼的選項之間,延綿著一大片灰色的地帶。要探勘這個蔽的維度,我們需要不著兩邊、面向事情實相的思維,能夠在經驗的蕪雜中揭示出理性的源頭,在意義的生衛中疏理出力線的錯綜,在同一與統一中發見多元與差異的光影。綜觀而言,在眾多當代西方思潮中,用力於此道者可謂匪少,唯理路嚴謹而影響深遠者,則當推上世紀初胡 塞爾 (Emund Husserl) 所開創的現象學。

      誠然,在現象學的初期發展中,政治哲學並未成為焦點課題,後來沙特 (Jean-Paul Sartre)、梅洛龐蒂 (Maurice Merleau-Ponty)、列維納斯 (Immanuel Levinas)、鄂蘭 (Hannah Arendt) 等人的具體研究,雖然顯示,現象學進路之於人類存活的社會、政治向度的理論分析具有相當的啟發性,但真正直接繼承胡塞爾、海德格所開發的理論資源,開宗明義提出政治世界現象學者,可說是當代德國現象學家黑爾德 (Klaus Held) 教授的特殊貢獻,其理論立場既不固守近代啟蒙思維的傳統,卻又不輕率放棄理性建構人類社群的願景,在當今現代 / 後現代思潮的紛爭中,開出了值得重視的中間路線…

    ¡KMORE¡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