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
秋聲賦
歐陽修
歐陽子方夜讀書,聞有聲自西南來者,悚然而聽之,曰:「異哉!」初淅瀝以蕭颯,忽奔騰而砰湃;如波濤夜驚,風雨驟至。其觸於物也,鏦鏦錚錚,金鐵皆鳴;又如赴敵之兵,銜枚疾走,不聞號令,但聞人馬之行聲。
余謂童子:「此何聲也?汝出視之。」童子曰:「星月皎潔,明河在天,四無人聲,聲在樹間。」
余曰:「噫嘻,悲哉!此秋聲也,胡為而來哉?蓋夫秋之為狀也:其色慘淡,煙霏雲斂;其容清抈,天高日晶;其氣慄冽,砭人肌骨;其意蕭條,山川寂寥。故其為聲也,淒淒切切,呼號憤發。豐草綠縟而爭茂,佳木蔥籠而可悅;草拂之而色變,木遭之而葉脫;其所以摧敗零落者,乃其一氣之餘烈。
夫秋,刑官也,於時為陰:又兵象也,於行為金,是謂天地之義氣,常以肅殺而為心。天之於物,春生秋實。故其在樂也,商聲主西方之音,夷則為七月之律。商,傷也;物既老而悲傷。夷,戮也;物過盛而當殺。
嗟乎,草木無情,有時飄零。人為動物,惟物之靈。百憂感其心,萬事勞其形。有動于中,必搖其精。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,憂其智之所不能;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,黟然黑者為星星。奈何以非金石之質,欲與草木而爭榮?念誰為之戕賊,亦何恨乎秋聲!」
童子莫對,垂頭而睡。但聞四壁蟲聲唧唧,如助余之歎息。
結構分析
賦之問答,可推至荀子〈賦〉篇;再上溯屈原〈天問〉、〈漁父〉…。以問答方式行文,可使文章發展有其脈絡依循,並具邏輯性。
〈秋聲賦〉為一散賦。其文修辭以種種比喻形容秋聲之擾人夜讀始。而使童子循聲視源,童子對曰「夜靜無人,聲在樹間」;因此一問答繼續鋪排下文。
歐陽修即是以夜讀聞秋聲,使童子溯源始。順著童子應答而推知秋聲擾心乃因秋氣,秋氣之性又究於人心;終悟其理。文末以童子莫對,垂頭而睡與首段童子之對相應;更托出歐陽修自傷自擾其心,非干秋聲秋氣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